《技術指標研討》60-13Fisher CG
一般來說指標交叉進場,是為了抓住趨勢的轉折點,但單獨使用擺盪指標轉折,少了趨勢指標的方向確認,容易在過程中跌跌撞撞。相較之下若用指標突破某個數值進場,雖然仍不一定可以掌握大趨勢,但至少可以帶有一些方向確認的性質。首先回測上漲時段,我們取澳幣2017/12/08~2018/01/08為樣本,測試30分鐘時段下,Fisher CG指標穿越零軸的進場訊號,在這樣的條件下,基本上多空進場時機是十分類似的,主要是測試該指標是否具備順勢特徵。
《技術指標研討》60-12包絡線
簡單來說就是將一條移動平均線往上與往下位移某個百分比,藉此取出交易通道,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包絡線公式中的均線週期以及位移百分比都是可以隨著使用者偏好作調整的,而若沒有特別喜愛的參數,我們就使用原始設定的14期均線以及上下位移1%這預設值即可。按照剛剛所提公式,將均線上下位移後繪製出上圖,可以看到經過移動的均線形成上下邊帶將價格包覆,這也是該指標名稱由來。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解決過往均線穿越訊號過於反覆的困擾,也可以讓商品走勢方向一目了然。
《技術指標研討》60-11CCI
回歸使用上來說,CCI定義顯示,當指標超過100進入超買區為賣出訊號,當指標進入-100為超賣區的買進訊號,但這樣的逆勢做法與CCI的別名-順勢指標相悖,究竟是要在鈍化區域做順勢交易,還是期待指標進入鈍化後商品會回歸均值,只要測試看看就知道了。首先回測上漲時段,我們取日元2016/05/31~2016/06/30為樣本,測試60分鐘時段下,CCI指標穿越100/-100買賣超區域引發的順勢多空進場訊號。
《技術指標研討》60-10 Bulls Power
商品通道指標- CCI (commodity channel index),是由美國股市分析家唐納德藍伯特(Donald R. Lambert)在1980年所提出的擺盪指標,用來觀察其週期性的變化並測量商品價格與其平均統計價格的偏差值,所以又稱為順勢指標。多方力道指標在使用上也有很多方式,除了柱體的變動,還有背離判斷等等,不過最原本的使用方式是與空方力道指標互做搭配,這邊直接對多方力道指標做測試,看看指標在零軸上引發的訊號效果如何。
《技術指標研討》60-9 Bollinger Band
上圖為布林通道呈現方式,如定義所述,圖中包含中軌以及上下軌道線,在使用布林通道觀察市場時,當發現通道開口越來越大,這樣的擴張顯示市場趨勢正在出現;而當注意到通道逐漸壓縮收窄,則代表市場趨勢消失,逐漸進入盤整整理。布林通道這樣有別於傳統指標的盤勢高敘述能力,讓它得以衍生相當多交易方式,無論是偏好順勢或是逆勢的交易者都能在這指標上受益。
《技術指標研討》60-8 Bears Power
根據空方力道指標,其公式為當前價格與EMA之間的距離,取出差值後再繪製成柱狀圖以方便觀察。如上圖所示,空方力道指標與AO、AC指標看來頗為相似,都是以零軸為分界的柱狀指標。空方力道指標在使用上也有很多方式,除了柱體的變動,還有背離判斷等等,不過最原本的使用方式是與多方力道指標互做搭配,這邊直接對空方力道指標做測試,看看指標在零軸下引發的訊號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