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員面板安裝菜單

資產配置:認識市場風險,透過ETF獲利 Part3

(圖:2019/08至2020/03風險因子配置;來源:作者整理)

 

資產配置並非新的概念,在過去幾年,基金界很流行所謂的股債平衡式基金,後來ETF興起,這股風潮也跟著被投資人運用在ETF上。不過根據統計的結果,60/40這種平衡式基金的配置方式,最大跌幅雖然從50%被降低到29%,不過報酬率也被犧牲掉了一些,從10.24%下降至9.72%。那麼60/40的配置問題出在哪裡?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認識投資市場的風險種類。依照其特性,可將其分類為市場風險、利率風險、通膨風險以及信用風險,而每一種風險都有其對應的商品項目可以因應:

 

市場風險:

這是絕大部分投資人都熟悉的風險,也就是股票價格的漲跌。大部分投資人持有股票面臨市場波動放大時,除了調整手中持股以外,不然就是買進衍生性商品來降低波動所帶來的損失。

 

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會反映在債券價格上,隨著央行利率政策的調整,債券的收益也會跟著受到影響。

 

通膨風險:

當物價持續上漲時,意味著貨幣的購買力持續下降。在此情況下,也會導致企業經營成本上升降低競爭能力,從而影響到證券市場。因此我們往往會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保有黃金來以與對抗。

 

 

[supsystic-gallery id=’26’]

投資如何賺得 輕鬆,安全,穩定又自在
不用三不五時 盯盤、擔心買高賣低
馬上報名【 波動交易 線上講座 】~

讓謝老師告訴你如何 擺脫困境
立即瞭解 講座內容 > http://bit.ly/2T1JH7f

 

 

信用風險:

而最後一項的信用風險,通常發生在企業甚至是國家,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及時或是足額償還債務,導致債權人無法獲得預期收益所產生的違約風險,此時便可藉由強勢貨幣來因應。

 

回過頭來討論,前面提及的60/40平衡式基金的配置方式,組合中僅配置了股票以及債券,因此在面對通膨風險與信用風險時,便顯得無法有效規避投資風險。那麼該怎麼更全面地降低風險又不會太犧牲報酬率?

 

很簡單,全部混在一起就好了!當然不是像電影「食神」的撒尿牛丸那樣草率,而是透過風險因子來進行比例配置,以上表的配置來說,美元佔比18.36%,長期公債(TLT)為35.71%,美股(SPY)為25.51%,中期債券(IEF)與黃金各10.2%。在此配置下,從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間金融市場歷經了新冠疫情股災,透過風險因子配置的組合報酬率約5%。由於各種風險都已被納入組合之中,因此像2020年3月的疫情對股市造成衝擊時,其他品種的資產會相互彌補,讓整體報酬仍維持相當穩定的水準,當整體投資組合的最大跌幅被有效降低後,自然就不需要再去思考停損的問題。而最大好處是,在市場出現大幅修正的期間,投資人也不需做任何的主動式管理。

 

 

9月份謝晨彥博士勝率操盤免費分享會:
ETF新手變行家:https://reurl.cc/Njzqyp
美股當沖從零開始:https://reurl.cc/4mym9j

 

 

(本文章僅供訊息交流分享,不保證資料內容的正確性,同時不對資料運用產生的風險負擔責任,讀者須有自行判斷以及判讀資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