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kknews)
投資市場沒有所謂的「早知道」,如果有,那這個市場就會變得像定存一樣,一點也不有趣了。2020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道瓊工業指數呈現千點來回的震盪走勢,其他市場也好不到哪去,這種行情對傳統操作是相當辛苦的。不過即便市場波動這麼大,總是有方法可以應對,謝晨彥博士表示「如果是積極型的投資人,現在正是運用波動交易的大好機會。若是保守型的策略,也可利用ETF按照風險因子的原理計算投資比例作長線配置。」
投資市場的風險不外乎市場風險、利率風險、通膨風險以及信用風險。而每一種風險都有其對應的商品項目。以市場風險來說,這是絕大部分投資人都熟悉的風險,也就是股票價格的漲跌。大部分投資人持有股票面臨市場波動放大時,除了調整手中持股以外,不然就是買進衍生性商品來降低波動所帶來的損失。而利率風險則會反映在債券價格上,隨著央行利率政策的調整,債券的收益也會跟著受到影響。通膨風險則會反映在購買力持續下降,因此我們往往會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保有黃金來以與對抗。而最後一項的信用風險則需靠強勢貨幣來因應。

(圖:S&P500;來源:stockfeel)
過去幾年,基金界很流行所謂的股債平衡式基金,後來ETF興起,這股風潮也跟著被投資人運用在ETF上。不過市場量化根據統計的結果,60/40這種平衡式基金的配置方式,最大跌幅雖然從50%被降低到29%,不過報酬率也被犧牲掉了一些,從10.24%下降至9.72%。那麼60/40的配置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