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經濟日報)
當台股在2020年7、8月份創下三十年歷史新高紀錄時,許多人都開始討論ETF今年以來的報酬率,甚至更有熱心的人整理出這些ETF上市以來的報酬報酬表現。當你看到這些資訊時,是跟著一頭熱就栽進去?還是你能夠冷靜思考,並仔細評估這些金融商品是否就是你要的投資?
如果說投資可以單純一點,真如股神巴菲特一樣確實執行Buy & Hold,那麼心情上真的會輕鬆許多。但是二十多年來除了自己的投資,也看過許多專業、業餘的投資人在市場中來來去去,但是真的能確實執行股神教誨的能有幾人?除非你是Buy & Forgot!否則一筆錢在那邊起起伏伏,再加上現在資訊取得容易,只要市場上有一點風吹草動,正常人一定或多或少會去關心一下。關心自己的投資部位並沒什麼不好,問題在於,當你看到損益數字的起伏後,你是否還能堅持價值投資的信仰?

(圖片:台灣50近15年大跌;來源:XQ全球贏家)
當你看到大家都在討論2020年第二季的投資利潤時,但你是否有思考過,如果大盤突然修正超過20%以上時,你是否還敢繼續定期定額做存股?以2020年第一季新冠疫情所造成的修正,除非你是2017年以前就開始存台灣50,否則遇到三月全球股市崩盤時,過去三年的心血將在短短三個月內便付之一炬。讓我簡單描述當時的情況,1月底股市修正初期時,修正幅度也不過7至10%,而且跌勢經過3天就結束了,所以大部分的投資人還能維持理性,甚至會鼓吹你逢低加碼攤平成本。2月時股市整個月都在震盪整理下來看起來已穩定,存股族的投資人肯定樂翻了,你也覺得沒有慌忙停損的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到了3月,情況瞬間惡化,連美股都出現史無前例的連續熔斷。你開始覺得情況不對勁了,打開帳戶一看,發現自己的投資淨值竟然回到三年前的水準。這時你開始陷入天人交戰,是要就此安全下庄?還是要像1月時堅持住?但是當整個市場都陷入恐慌的狀態時,還能冷靜思考的局內人其實相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