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已超前部屬陸股
還記得今年5月的全球股災嗎?雖然後面國際股市紛粉快速反彈,但其實有一批聰明錢正好趁著這次大跌時進場撿便宜。其實外資在今年四月時就已展開陸港股的布局持續,更在5月25日當天匯入217.23億人民幣,寫下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的單日歷史最高金額。有了外資的加持,也更讓人期待後續陸股的長牛動能。
關鍵產業看過來
其實在中國的十四五政策,就已經告訴我們答案。接下來的五至十年,中國政府將全力扶持自家的關鍵科技產業,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其中包含半導體、5G、電動車、新能源,以及AI與遠距醫療,也就是我們一直提及的新經濟概念股。
ETF太多怎麼選?
目前在台股上市的陸港股ETF相當多,如果希望享有未來五到十年的陸股新經濟爆發,就得好好了解這檔ETF的持股和新經濟的關聯性。以投資人過去最常接觸的陸股ETF不外乎上証50、寶滬深等,都是含金量比較高的ETF,也就是裡面的持股以金融類股居多,和新經濟的相關性自然也比較低。而前面所提及的新經濟概念股,其實都屬於深中小指數的成分股,雖然指數名稱看起來不夠大氣,但許多企業市值早已突破千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更具有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

(圖:立訊精密;來源:XQ全球贏家)

(圖:科大訊飛;來源:XQ全球贏家)

(圖:群益深証中小;來源:XQ全球贏家)
(本公開資訊,皆為學術研究所用,並無涉及個股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在撰寫過程中,未考量讀者個別的財務狀況與需求;故所提供的資訊無法適用於所有客戶或投資人,讀者應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